由于气温高,夏季更是“自燃”频发期,车主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行车安全。汽修专家表示,只要定期保养就能有效防止自燃发生。一旦发生“自燃”,这辆车就已经几近报废,后果很严重。在这个夏季中,你是否对汽车自燃的自救以及防范措施的知只呢?编辑咨询了石家庄市某四S店的技术总监武理经,他给夏季出行司机提出以下几点个重要事项,让每位司机学会夏季行车安全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汽车为什么会发生自燃现象?
汽车自燃一般都是油路、电路及汽车改装部件损坏造成的,和新旧没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引擎线路的老化和接触不良是造成汽车自燃特别重要的原因。之所以旧车发生的自燃事故较多,是与不少旧车车主不注重维护保养有关。因此避免汽车自燃,还是以预防为主,由于汽车长时间的行驶,引擎持续高温,引擎表面温度高达80℃以上,线路会因此而产生硬化、龟裂、漏电,以至于发生短路,轻者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严重时会导致汽车自燃。这好比引擎是汽车的心脏,线路是汽车的血管;血管不好会影响心脏功能,损害人的健康,线路不好就会影响引擎性能,危及行车安全。
原因一:劣质改装隐患
在因线路故障引发的自燃事故中,主要原因是“搭铁”。特别是很多新购车的用户,对自己刚购置的爱车疼爱有加。可能会给车辆添加防盗器,换装高档影音系统,改装或加装车灯以改进造型,还可能会添加若干车载电器等等。但由于不在专业的改装店改装,没有分析车辆的线路布置和具体的结构,没有进行线路功率复核。为此也就出现了随便乱引电线,负荷大的地方不加保险,易摩擦处也未有效固定等多种错误改装。一旦出现线路老化、过载、接触不良或磨损“搭铁”的问题,“搭铁”处便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原因二:车内电路老化
一些单线制的汽车,火线的绝缘体破损“搭铁”或电器“搭铁”都会造成短路,尤其是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线路残旧和线路排列混乱的车辆。车上电线的“保护神”就是保险丝,一旦电线短路,瞬间产生大电流时,保险丝会被迅速熔断。但如果保险丝太大,例如有人图方便用铜线代替标准保险丝,导致保护功能丧失,就有可能使电线短路酿成火灾。另外,单线制车辆上的蓄电池火线/(正极线/)与车上金属体接触短路,也会产生火灾。
原因三:危险品致火灾
说到危险物品,人们想到的往往只有大型油罐车,殊不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火机、香水、摩丝等也是构成汽车火灾的危险品。如将这些物品放在车内容易被太阳光线聚焦的部位,也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又引燃了车内的其他可燃部件,后果同样严重。
原因四:停车选址不当
有些自燃事故是由于外因而导致的。比如,停车位置不当,容易导致周围物件起火,最终引火自焚。因此这就涉及停车安全的问题。夏季气温炎热,停车时应当注意车底是否有易燃物,比如干草、纸堆等。由于行车后车底三元催化器温度较高,一般温度都在300℃至400℃,到了夏季温度可能更高,甚至可能将整个装置烧红。一旦此时车底有易燃物,将很容易被三元催化装置点燃,从而导致车辆自燃。
自燃时的保护和救助
虽然汽车自燃是谁都不愿意遇到的问题,但是一旦发生了自燃事故,首先还是要先学会逃生和灭火。自燃一般有前兆,比如车身有异响、异味,这时应立即停车熄火,最好能将车停在避风处。查找起火点,注意不要随意打开车前盖。因为空气进入车内反而容易助燃,将灭火器拿到手里后再打开。如果自己无法控制火势,马上拨打119报火警,同时拨打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电话,在第一时间拿到报案号。消防队灭火后,记得索要出警证明,并开具起火原因说明。根据保险公司的要求拖去修理厂,并通知保险公司定损。
灭火大有技巧
汽车自燃原因较多,而且要根据火源、车体着火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如果是发动机罩内或仪表板下着火,往往是电器设备故障或燃油系统漏油造成的,此时应将汽车尽快驶离车道,关闭点火开关,所有人员迅速下车,并用随车带的灭火器灭火。若没有灭火器,发动机罩内的火可用沙土扑灭,也可用厚布、工作服等将火捂灭。不过要注意一个细节,揭开车盖时应戴上手套,并将脸转向一侧,以免烫伤面部。另外,要记住起火初期切不可贸然打开发动机盖灭火,无论是前置发动机,还是后置发动机;无论是柴油机,还是汽油机。因为起火初期火势仍然控制在发动机盖下燃烧,没有形成热对流,可燃物也相对不多,火势燃烧较为缓慢,对扑救有利,这与“先控制、后消灭”的消防灭火作战原则异曲同工。这时可用随车灭火器,在发动机盖缝隙处,对准起火部位喷射灭火,尽可能控制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