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尼桑轿车,当行驶速度在80km/h以上时,方向不稳,全车抖动,后轮“铛铛”直响。起初驾驶员认为是轮胎不平衡所致,平衡后故障不能消除,以为是传动及其他相关部位松旷所致,所以更换一驱动半轴并在其后
一辆尼桑轿车,当行驶速度在80km/h以上时,方向不稳,全车抖动,后轮“铛铛”直响。
起初驾驶员认为是轮胎不平衡所致,平衡后故障不能消除,以为是传动及其他相关部位松旷所致,所以更换一驱动半轴并在其后端面与桥壳间加调整垫(0.50mm),此后后轮转动基本灵活,试车时故障减轻。但出厂行驶100km以后,又重现上述故障,以致无法正常行驶。经鉴定为左后桥壳变形,修复后运转正常。现将检查方法及故障分析介绍于下。
1 检查方法
a.起步试车,低速时无论加油或减油,其行驶的稳定性均符合技术要求,但在中速行驶时,明显感觉后轮跳动,并伴有“铛铛”异响声,高速行驶响声更大。
b.左转弯行驶,差速器工作正常,车轮转动灵活;右转弯时,差速器工作不良,类似左后轮制动未能解除彻底。
c.将整车支起,起动发动机让后桥工作,发现右后轮转速明显高于左后轮;晃动左右后轮半轴,又发现轴承间隙左边稍小,但主动锥轴承间隙正常,且突缘叉大螺母也不松动,无疑为左后桥壳变形,更换后故障消除。
2 故障分析
a.左后桥壳弯曲变形后,其横向尺寸减小,减小量为加垫厚度。因半轴内端键齿与半轴齿轮内键槽侧隙很小(一是防止半轴齿轮径向间隙过大而造成传动不稳,二是有利于半轴后端与桥壳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在径向尺寸缩短后,势必造成半轴轴承预紧力过大而转动不灵活。
b.后桥壳径向尺寸缩短后,其弯曲弧度超过规定技术参数,造成花键配合处一面障松,一面紧;一面啮合间隙大,另一面啮合间隙小,致使传动不稳定。
c.该尼桑轿车后驱动桥为整体式,不论左边还是右边桥壳弯曲,其前后轴距都发生变化,车轮的定位同样也发生变化。事实上,对于一些高级轿车,不仅存在前轮定位,后轮更需要定位,如果后轮定位失真,其行驶稳定性会相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时后桥壳断裂。
该车曾在一次倒车时不慎掉进沟里,当时观察既没有碰坏也没有发现硬伤,故继续行驶才使情况越来越严重,直至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3 总结
该车经更换左后桥壳后,故障消除。在处理、判断上述故障时,千万不能盲目拆换,不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半轴弯曲的可能性非常小,因其材料为高碳锺钢。加垫调整虽然使上述故障现象有所减轻,但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