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 评测频道】百变智能空间、全栈自研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第三代高通骁龙旗舰数字座舱平台、 睡眠空间、观影空间等等这些概念,都是在小鹏最新轿车P5中出现的。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加持下,P5告诉了传统的20万级轿车市场,如何用智能化去打造一款家轿。
我想大家都会有同样的疑问,那就是这个级别的家轿已经当成熟,融入智能化,到底能改变些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拿到了小鹏P5的实车。
注:此次试驾车辆为试制试验车(PT2),非最终量产版本。
车型概览1P5目前已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6-23万元,9月15日正式上市,预计交付日期为2021年10月底2有460/550/600km三种续航版本可选,对应的电池容量为55.9/66.2/71.4kWh3共有460G/460E/550G/550E/550P/600P6个车型4E车型搭载了XPILOT 3.0驾驶辅助硬件、P车型搭载了XPILOT 3.5驾驶辅助硬件(双激光雷达)、全系均使用了第三代骁龙旗舰数字座舱平台(SA8155芯片)5P5全系均为前置单电机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55kW、最大扭矩310N·m,官方零百加速时间为7.5秒 重构家轿智能化 小鹏要怎么做?外观篇:你看不见的才是真技术外观设计自然是做不了智能化,因为设计是美学的范畴。P5使用的是小鹏家族式的X Robot Face设计,前后大灯则使用了“X-光剑3.0”设计。可老实说,P5这副前脸,确实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你说它第一感很深刻吧,确实算不上,你说它很难看吧,也算不上。但网上很多声音都确定了同一个主线,那就是它其实可以长得更帅。
别的竞品不提,就比自家大哥P7,显然P7要俊俏不少。
不过P5在尾部的感官会好一些,干净利落没什么多余的元素存在。
感性的设计多说无益,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不过隐藏在外观下的功能智能化提升,P5就做了许多努力。先来说说整体,P5整车的风阻值为0.223Cd,这个风阻值还是比较低的,目前量产车最低的风阻值为0.2Cd,这个纪录是奔驰EQS创造的。小鹏P5能够做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了。
为了达成低风阻,首先是流线型的整车设计,这是现代车型的设计必修课。其次,隐藏式的门把手和主动式的进气格栅也带来了一定的加成。在这里面,车外拿钥匙解锁时,门把手是会主动弹出的,但其他时候开门的话,就只能手按开门把手再开门,这个操作时跟Model 3类似。
其次就是大灯,传统的灯厂玩灯,都是在照射效率、照明视野上下手。而小鹏玩灯的方式是智能交互灯语。在中控屏上可以设置多种的灯语效果,进而在不同操作时灯组会有不同的交互表现。
在不起眼的车顶,小鹏也拿起来智能化大刀改革。车顶可以选装太阳能车顶(选装费用5000元),简单来说就是在车顶玻璃周围加入太阳能板,有阳光时就能发电。发出来的点,行驶时低压车载电器(如香氛,扬声器等)将优先消耗太阳能车顶产生的电能,以节省整车能耗。露天停车时,当车内温度过高,电能会直驱鼓风机,为车内通风降温。官方表示,充足光照条件下,太阳能车顶最大发电功率60W,最大输出功率51W。
当然,日光之下无新事,太阳能车顶这玩意,早已有车企玩过。1992年马自达929、第三代第四代丰田普锐斯、现款现代索纳塔混动上都有太阳能板集成在天窗或直接覆盖车顶的设计。而小鹏比他们好的地方不仅太阳能板是最新的技术,车内中控屏也能看到实时的发电功能(虽然没什么用,但让人感知到才不是白干的工作,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内饰篇:交互系统即为一切相比于外观,智能化这个理念在P5车舱中可以说得上是大展拳脚。P5内饰采用的是环抱式设计,抛开这些形容词,落到实质这套内饰并没有奇奇怪怪的复杂元素,简单的横向中控台设计,搭配银色饰板和软质搪塑材质,看起来就挺舒服。当然,再P5内饰再简约,也没有Model 3那样的强力性冷淡设计夸张,看完Model 3回头再看P5,多少感觉P5还是有设计可言的。
出风口设计在中控台中部,与银色饰条贯穿在一起。P5的出风口是手动调节的,并不像P7是在中控上触控调节的。其实实际使用下来,手动和中控调节,功能性差异是不大的,触控更大的优势是可以控制副驾驶区域,驾驶员开着车也能调整副驾驶风向。是的,如果你经历过开车时副驾驶出风口对着玻璃吹起雾,就明白中控能调整副驾驶风向是挺便捷的。
方向盘的样式跟小鹏G3相近,握感和大小都适中,不过稍遗憾的是方向盘只有上下两向调节。后方跟P7一样也是左拨杆是雨刮控制、右拨杆是挡位和驾驶辅助开启。
仪表盘尺寸为12.3英寸,虽然说显示屏尺寸没人会嫌小,但P5这个仪表盘由于位置偏高,所以方向盘其实是会挡到屏幕上方左右两个角。其实小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右侧的地图显示区域的圆形的,避开了右上角。而左侧的电耗信息是偏下一些显示的。其实用小一些的屏幕就可以适配好这个情况,不过小鹏可能觉得仪表盘屏幕尺寸小了,整个内舱看起来科技感就会变弱,所以还是保留12.3英寸继续使用。